为地质事业不懈耕耘的人
——记省地勘一院“省劳动模范”获得者高臣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4月22日在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省地勘一院项目一部经理高臣当选省第十二届劳动模范。
在年轻的地质队员心中,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在领导眼里,他是辛勤工作的“老高”,他1975年参加地质工作,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察院总工办主任兼项目一部经理。他先后获得省地勘一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地质工作先进个人省地矿局优秀共产党员、省地矿局第七届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参加工作四十多年来,高臣同志以献身地质事业为己任,先后参与了鸡西市柳毛石墨矿勘探、鸡西市三道沟矽线石矿详查、鸡西市大云山大理岩矿勘探、宝清县跃进山铜矿普查等二十多个项目的工作,其中,鸡西市柳毛石墨矿勘探、鸡西市三道沟矽线石矿详查在1985年获得了原地质矿产部地质找矿一等奖。1998年3月,高臣同志被院派参加鸡东四山林场开展矿点检查,后转入金银铜钼多金属勘查。近二十年来,高臣同志一直都在这一矿区从事地质工作,在这里,他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美好年华。
攻坚克难 舍小家顾大家坚守野外一线
高臣从小就成长在地质队的大院里,对地质工作自幼就存在一种特殊情结。因为工作性质所决定,“艰苦”这个词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在四山林场矿区勘查初期,由于山陡坡长,没有路、没有车、也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施工和生活条件极差,高臣和他的战友们经历了重重的考验。因交通不便,日常生活用的、吃的都得靠人背、肩扛步行2个多小时,来回就需要4个多小时,要是遇到连雨天难度就更可想而知了;由于不通电话,与外界连络也得走出1个多小时,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7年,修了路、进了车,施工条件才得到了一些改善。2010年野外冬季施工搞选矿试验,在数九寒天、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带领大家采矿石、入堆、抓安全,无论哪项工作都带头去做。在一次出车途中车息火了,他去摇发动机,因为气温低,被摇把子反弹打折了腕骨,即使这样还一直坚持在野外一线指导工作,直到圆满完成了冬季堆浸试验工作。
对于家庭,高臣同志深感愧疚。在四山林场金银矿区工作的这些年里,家中先后病逝了三位亲人,有的亲人走的时候甚至连面都没有见到。高臣是夏天出野外,冬天写设计、报告,在室内加班加点,跟本就没有什么节假日,无暇照顾老人。高臣的亲属当中很多人都在地勘一院工作,父亲、哥哥、弟弟、妹妹、妻子都曾经工作在地质工作的最前线,如今他的儿子也成为了一名工作多年的地质工作者。他们全家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奉献了几十年、几代人。
以诚相待 优化找矿环境
野外生产单位受到来自于社会阻力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严重到无法正常生产的地步。高臣在四山林场工作的这些年,一直把协调好与地方的关系、打造地勘品牌当成一项重要工作。他认为,协调好与地方的关系,靠的是真诚;打造地勘品牌,靠的是质量和信誉。
二十年里高臣负责的项目一部即使几经林业局局长、书记更迭,始终与鸡东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鸡东县林业局、四山林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有些人问起他有什么“秘诀”?他说:“以诚相待”。高臣强调以诚相待,以“诚”对待工作,他要求一起工作的同志们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踏实,向质量求效益。以“诚”对待他人,他经常要求职工遵守法规和当地“民约”,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文明施工、文明生产,展现地勘人吃苦耐劳、助人为乐的精神风貌。他们和矿区人员还经常向当地政府领导及百姓讲矿业开发之后的预期经济社会效益,讲他们的初衷是造福当地经济发展。
每到出队和收队的时候,他都要到林场、林业局、矿管局等有关单位去走一走,主动地向他们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介绍工作安排,定期邀请其到矿区来看一看,聚一聚。过年、过节,会发一个问候短信,以微感人。鸡东县政府领导在国庆节会带上肉、蛋、米、面等上山慰问该矿区职工。久而久之,这种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基础上的关系在野外生产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为他们开展工作开了绿灯。
朝督暮责 传道授业识英才
在工作中,高臣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按规范进行科学管理,确保项目质量达到优秀。十多年如一日,只要在山上工作,他每天都坚持上山察看,检查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操作规范,无论是槽探、竖井、平巷、钻探都亲自到现场编录,要求必须高标准保证基础工作及资料的准确性,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重来,确保项目质量。做到矿区所有工程质量、成果心中有数。从各种编录到报告编写,也直接组织开展论证并指导和把关。在历次厅、局、院对公司的项目验收工作中,没有发现任何质量责任事故。
作为一名资深的“老”地质队员,他身体力行坚持开展“传、帮、带”,将自己所学、所想、所知传授给年轻技术人员,迅速形成了“学技术、比技术、争贡献”的热潮,使年轻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以迅速提升,满足了生产需要。因为他爱才惜才、求才若渴。在院的大力支持下,他大胆启用新人,四名年轻的技术负责担当了“主角”,两人一组分别独立承担两个矿调项目实施。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不但解决了当时时间紧、任务重的燃眉之急。而且在他的层层把关、教育指导下,项目一部青年职工技术力量不断增强,顺利完成了所有项目的勘查工作,多个项目荣获院的优秀找矿资料奖,项目一部也成为全院青年技术骨干涌现最多、被提拔使用最多的光荣集体。
高臣是地质“三光荣”精神的践行者,他踏实肯干、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创新大胆,顾全发展大局;他善于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职工为龙江发展和地质事业拼搏奋斗的热情;他为人公道正派,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工作作风。
从高臣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劳诚恳的本色,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不图功利、甘于奉献的崇高境界,更看到了地质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朴实情怀。